主题背景下大班集体教学活动:美丽的湘西银饰
发布时间:2023-03-06 18:06 阅读(572) 评分:0.00(0次评分)
主题背景下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艺术活动《美丽的湘西银饰》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苗族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银饰早已成为苗家人民的财富标志和精神寄托,其中特别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以精为美。而湘西民间工艺文化是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精神表征,是这一地区里的族群精神,是思想和审美的共同结晶。为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促进民族情感,传承民间技艺,了解湘西银饰文化艺术。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活动通过用黑白画线条、揉捏造型、色彩染色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自由的展现出银饰的造型美,从而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苗族的迁徙历史渊源,感受苗族人民的质朴和纯美。
2.了解苗族银饰的审美特征及苗族佩带银饰的寓意。
3.通过画、揉、捏、染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掌握简易的银饰制作技法。
重点:知道银饰是湘西特色民间传统艺术。
难点:能运用画、揉、捏、染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掌握简易的银饰制作技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苗族银饰品、PPT课件、黑色卡纸、轻粘土、银色丙烯颜料、锡纸,夹子、小木棍、剪刀等工具。
经验准备: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究过湘西银饰文化历史渊源。幼儿已有画、揉、捏、染、剪等不同的手工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活动,了解苗族起源和迁徙文化。
师:你们知道湘西银饰的故事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2.展示银饰饰品,了解银饰图腾、图案。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漂亮的饰品,你们看看是什么?你们认识吗?
师:它们是湘西银饰,是我们少数民族特有的哦,苗族的女孩子们最喜欢佩戴这些银饰了。因为佩戴它们有很好的寓意呢。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人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而苗族银饰中龙的图样,最多地是见于头饰。特别是女性戴的银角、项圈,大多为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样。苗族银饰寓意着富贵,在苗族人眼中,女孩子在身上佩戴银饰象征着生活的幸福美满,因此父母在女孩子出生时起就开始准备出嫁时所用的银饰。苗族崇尚婚姻自由,银饰还寓意着爱情,因此银饰自然成为了苗族男女的定情信物,在苗族女孩子心中,若是喜欢一个男孩子,可以将自己的银饰赠送给对方。)
3.出示操作材料,讨论制作类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黑色卡纸、高光笔、黏土和银色颜料、小木棍、锡纸材料,我们也来做一做湘西银饰。你想做什么?这种银饰有什么特征?
4.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制作银饰作品。
(1)教师讲解:
步骤一:先自主选择想制作的银饰类型,观察主要特征,用高光笔在黑卡纸上画出图案。再用超轻黏土制作出大致形状,先制作大块,再制作细节部位,最后用银色的丙烯颜料将做好的轻黏土涂上颜色。
步骤二:高光笔画出图案,在用锡纸揉捏出不同银饰的造型,并粘贴装饰作品。
步骤三:用小木棍制作银发簪。先用锡纸把小木棍包裹一圈,再用锡纸揉捏出不同的造型装饰发簪。
(2)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与评价。
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一: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州博物馆里的银饰品,发现更多的图腾图案。
活动延伸二: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银饰作品。
活动延伸三:将材料投放在美工区角,区域活动时继续深入创作。
活动反思与总结
此次设计的大班艺术活动《美丽的湘西银饰》,活动内容新颖,材料低结构化,以银饰为基础,借助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染幼儿对美的欣赏与追求。以苗族银饰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向幼儿呈现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除头饰、胸颈饰、首饰、衣饰,个别的还有脚饰。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成精美的项圈和银发簪,在制作时,幼儿大胆操作与设计自己“银饰”,充分提升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活动中孩子们从了解湘西非遗文化为出发点,体验制作湘西银饰的传统工艺。从刚开始接触非遗知识的懵懂,到了解非遗文化后的热爱,从体验传统工艺制作流程的繁琐,到了解工艺背后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一种积极力量的蜕变,也是幼儿教师的愿景。非遗传承幼先行,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