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三角形拼拼乐
发布时间:2022-04-26 09:37 阅读(431) 评分:0.00(0次评分)
主题名称:智慧小达人
适合年龄班:大班
核心价值:1.促进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及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2.发展推理证明、交流、表征等多种数学过程性能力。
3.感知图形的核心经验: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进一步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关键经验:运用多个相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等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大班数学活动:三角形拼拼乐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5-6岁的儿童要“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也提到:“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涉及到幼儿对其“面”的理解和空间想象,对儿童日后学习图形面积有重要的意义。”“图形的变换能促进儿童视觉图像能力的发展”。可见,图形的组成及分解活动对于儿童思维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的作用。
本次活动以《体验与探究·幼儿学习活动资源》大班下学期的智力游戏“三角形拼拼乐”为蓝本,以“思维在前,表达在后,行动伴随”为活动主要特点,真正体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独特价值,不仅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积累有关图形组合的关键经验,更促进其数学推理、数学交流、数学表征等过程性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思维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拼图游戏中体验合作与竞争的快乐,在操作中获得成就感。
2.能不断思考、尝试不同的拼合方法,认真观察两组图形的异同,并尝试用语言和符号进行交流与表征。
3.能用2个、4个、1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新的几何图形。
活动重点:能用2个、4个、1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新的几何图形。
活动难点:能不断思考、尝试不同的拼合方法,认真观察两组图形的异同,并尝试用语言和符号进行交流与表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泡沫垫制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12块;操作记录单、铅笔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图形拼合经验及抽象思维能力,并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本属性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幼儿已有过图形表征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 观察材料,推测、了解游戏玩法。
——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活动材料,想一想,今天有可能会玩什么游戏?为什么?【观察、分析、联系能力】
小结:是的,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名字叫“三角形拼拼乐”,就是请小朋友用三角形拼出不一样的图形。
——请你们再看看桌子上的操作单,有几张操作单?每张操作单有什么不同?【观察、比较、联系能力】
小结:小朋友们都发现了,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三张操作单,有两张是2人操作记录单,有一张是4人操作记录单。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游戏将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是2人一组拼图形,第二轮是4人一组拼图形。
2. 第一轮游戏:2人拼图形,初步掌握游戏规则及表征方法。
(1)想一想,说一说: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2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怎么拼?(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拼图,进行验证)
小结:两个三角形的长边碰在一起,就可以拼成正方形;短边碰在一起,就可以拼成大三角形;短边碰在一起,一个正着放、一个倒着放,就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做一做,记一记:用符号表征自己的拼图结果。
幼儿两人一组完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拼图,并记录下自己的拼法。
(3)看一看,评一评:分析记录方法。
——你们能看懂这些记录吗?这些记录正确吗?【数学交流、证明能力】
小结:记录的结果要和操作结果一模一样,要能够看出是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组成的。
3. 第二轮游戏:4人拼图形,进一步感知同一图形有不同的组成方法。
(1)4人合作拼三角形
——首先,请你们4人一组合作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想一想,你们准备怎么拼?【数学推理、交流能力】
——记一记,记录下你们的拼法。【数学表征能力】
——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拼的?三组的拼法都一样吗?【观察比较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小结:虽然看上去都是一个大三角形,但是有一个大三角形是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组成的,有两个大三角形是用两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2)4人合作拼平行四边形(过程同上,幼儿操作并记录)
小结:平行四边形也有不同的组成方式,有的是用两个一正一反的三角形组成的,有的是用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3)思考只移动一个三角形来使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的方法。
——现在你们都拼出了平行四边形,接下来我们要挑战拼梯形。你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只移动一块三角形就让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呢?【数学推理、证明能力,空间知觉能力】
等幼儿能够想出方法后,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上来操作、验证。
——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小朋友,发现了只要让一个小三角形旋转一下,就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
4. 集体挑战:12人拼图形,迁移已有经验,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
——接下来我们要挑战更高的难度:用12个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大大的长方形,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拼?【空间知觉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等幼儿想出方法后,集体按计划行动进行验证,用12个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数学推理、证明能力】
——如果请你们用只移动一块三角形的方法拼出一个大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怎么做?(幼儿表达后,请一名幼儿进行验证)【数学推理、证明能力】
——请你们还是用这种移动一块三角形的方法拼出一个大大的梯形,你们能做到吗?(幼儿表达后,请一名幼儿进行验证)【数学推理、证明能力】
5. 集体梳理、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今天我们不光完成了拼图,还学会了用最简便的方法变图形,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还可以发现更多这样的方法,又快又好地变出更多不同的图形!
活动延伸:
1. 教师可利用区域活动或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幼儿尝试用12个三角形拼出更多不同的图形。
2. 教师可在区域里投放更多的三角形卡片及记录单,请幼儿不断尝试用不同数量的三角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记录。
活动反思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集体教学活动能将“幼儿自发获取的简单知识”转化为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其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其思维发展水平,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倾听、合作、共享、理解并遵守规则等等。
为提高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在体现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同时,提高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过程性能力,挑战幼儿思维,不断深化其有关图形核心经验的理解与运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久性的情感投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需要最佳的情绪参与,而这种最佳的情绪的核心就是“兴趣”。数学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联结的游戏环节,从“2人拼图”、“4人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环节的思-说-行-记,到“4人拼梯形”环节提出“只动一块三角形让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再到“12人拼长方形”、“只动一块三角形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用不断的“挑战”与“成功”来保证幼儿持久性的情感投入。
二、游戏式的经验建构。
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将教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相关核心经验,运用数学经验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感受数学的有趣、有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本次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与材料,用“看看材料,猜猜今天要玩什么游戏?”的问题来引发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随后“2人拼图游戏”、“4人拼图游戏”、“12人拼图游戏”,为了能玩游戏、会玩游戏、玩好游戏,幼儿不断地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交流、在游戏中合作、在游戏中主动地迁移经验、建构经验,进而走向深度学习。这种游戏式的经验建构贯穿了游戏活动的全过程。
三、连续性的问题解决。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既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是伴随着不断解决活动情境中的出现的问题而推进的,问题不断解决,经验就不断推进,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基于上一个问题解决的经验,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连续性的。
如“12个三角形拼长方形”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完成两次经验的叠加:第一次获得“2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的经验,第二次获得“4个三角形可以两两一组拼成两个正方形,再合并成一个长方形”的经验。而解决“只动一个三角形,使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问题,也需要先解决“只动一个三角形,使平行四边形变成梯形”的问题方可完成。这样由多个联结的问题形成的“问题链”,既能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图形的核心经验,又能够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与深度学习,真正实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而教”的教育理念的落地。
四、双向思维的积极参与。
思维的积极参与是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现为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运用高阶思维解决问题,包括幼儿在采取决策行为之前能够调动思维参与,联系新旧知识、迁移已有经验等等;同时,在完成行为后,幼儿还能用符号记录行为结果,观察、比较结果的异同,并整理、组织语言进行阐述和解释等。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特别重视幼儿的“行动计划”与“数学讨论”。在操作拼图之前,首先请幼儿说说“准备怎么拼”,并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越来越精确地表达“两个三角形的长边和长边碰在一起,就能拼出一个正方形”、“每2个三角形的长边碰在一起,拼成一个正方形;所有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而在操作拼图之后,请幼儿观察、比较两组拼图结果之间的异同:“这两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高、一个矮,一个上下两条边是长边,一个上下两条边是短边,但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刺激幼儿的逻辑思考,帮助幼儿完善和巩固正在形成的数学概念,还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多元表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本次活动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还可进一步退位,给幼儿留出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与机会;进一步利用记录单来引导幼儿观察、对比,从而提升其抽象符号的表征能力与水平;进一步鼓励幼儿在具体实物、图片和符号等多种表征方式之间进行转换,使幼儿的数学思维更加流畅等等。